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分离纯化后的病原物应在代谢活动最低的条件下保存,以延长其生命并保持原有性状。不同种类病原物的保存或贮藏方法虽有差别,但都要求尽可能延长其存活期,且不引起性状的改变。通常采用的措施有减少营养成分,降低温度和湿度,隔绝氧气等。从贮藏期的温度来分保存方法有室温(10~20℃),低温(0~-20℃)和超低温(-60~-196℃)保存等,温度愈低,存活期愈久。一些真菌菌丝(如腐霉,疫霉)0℃以下易冻死,通常在5~10℃中保存。贮藏期的湿度若在室温下贮藏要求较高的湿度,低温下贮藏要求尽可能的干燥。充足的氧气有利于病原物的生长,不利于菌种保存或贮藏,因此最好在真空条件下贮藏。 ......
上一篇: 病原物胞外多糖
下一篇: 返回列表
标签:
【相关文章】
病原物保存
病原物胞外多糖
病因学
病害症状
病害诊断
病害循环
病害系统管理
病害田间传播图式
病害梯度
病害流行主导因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止血药
镇心散
针灸疗法
针灸补泻
针刺麻醉
预防
鱼腥草
瘀血
阴阳盛衰
阴阳五行学说
爱普斯坦,E.
氨化作用
氨挥发
氨基酸的测定
氨基酸分析仪
氨水
铵的粘土矿物固定作用
铵态氮肥
板栗施肥
包膜肥料
软化设施
王化云
苎麻天牛
血型
秥稻
中国蜂学教育
森林火灾种类
开沟铺管机
短枝型
矿物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