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文密码到酒泉古玉(2)
当前位置: 主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民俗文化 >

从金文密码到酒泉古玉(2)


栏目: 中国民俗文化     |      作者:佚名

  这让我不由想起李商隐的名句,“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西行至昆仑山会见西王母并“取玉三乘,玉器服物,于是载玉万只而归。”早就有人考证这个传说的昆仑就指祁连山。李商隐这几句寄意旖旎幽远的风情调,一反往日的晦涩难解!还真是:西北有高楼;西北有美玉;西北有美女;言下不虚!

  近日在网上看到了一件新近出世的“家传古玉藏品玉瓒展示”,藏品来源据说是海外回流,质地标志为新疆和田玉,是一件长15厘米左右、满工雕刻蟠龙头把手的酒器,玉质包浆醇厚细腻,勺底部褐色沁斑明显,品相完美。但我看,像是一把用马鬃山或者马衔山黄玉新近雕就的器物。王辉《商周金文》注释说“瓒”是个特殊的用具,献礼周天子时,玉质全纯的“瓒”只有周天子能用,公侯以下只能用杂色的,品级越往下用玉品相越差。《说文》所说的“三玉二石”,意思就是玉料不纯或者有石性的部分占三分之二。和田玉无论籽料还是山料,要么很纯,要么整体石性大,没有这种很纯的黄玉中沁入糖褐色或者沁入半石性的料子。冯玉雷说见过许多石质璧环类的古器物,就是老百姓所用。段平说马鬃山玉拿在手里握几分钟,立刻感觉包浆油腻、皮壳老练。想不到酒泉的马鬃山玉再现人间不过几年,就被市场深度认可。

  古人开掘玉矿全凭眼力,马鬃山径保尔草场荒无人烟,远古的玉匠师傅怎么发现这些宝藏的?冯玉雷以为“齐家文化在我国五千年文明史开启阶段、东西文化交流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玉器在社会礼制转化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齐家文化玉器厚重质朴、气魄宏大,玉料基本是莫氏硬度6—6.5的透闪石,主要取材于甘肃和青海玉矿,其中又以甘肃玉矿为主。”《诗经》“瑟彼玉瓒、黄流在中”说的就是这种高贵的黄玉,经大匠之手做成的“瓒”,盛上新酿的美酒,那种流光溢彩让人赏心悦目。 

  (范 溥)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汉末至三国时期的凉州

下一篇:大禹王记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   中国文学网